注册会员  会员登录  会员中心 
 
优质优价 标准说话

R图片新闻

R推荐新闻

RGOOGLE全球搜索

新闻资讯 - 行业新闻 - QS行业新闻 - 优质优价 标准说话
优质优价 标准说话
 
QS行业新闻  加入时间:2008/11/8 10:29:05     点击:747
优质优价 标准说话

《小麦》国家标准在今年的夏粮收购中实施效果显著

    5月1日开始实施的《小麦》强制性国家标准在今年的夏粮收购中实施效果显著,使优质优价政策落到了实处。6个小麦主产省的托市收购中,仅白麦比例的提高就使农民增加收入27.07亿元。

    据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龙伶俐介绍,2008年1月1日发布的《小麦》(GB1351—2008)国家标准是对1999年发布的《小麦》国家标准的修订。原标准主要依赖感官检验,一些收购企业将白硬麦作为混合麦收购,农民利益受到损害。修订标准,实行仪器化检验,减少人为检验的偏差,是落实粮食收购政策、保护农民利益的具体体现,被列入国家标准委2006年第一批制修订国家标准项目中。本次修订《小麦》国家标准最主要的变化是对小麦分类检验方法进行调整,根据小麦的硬、软、混合分类检验,确定了我国小麦硬度分类指标体系。硬度指数大于等于60的为硬麦,小于等于45的为软麦,介于两者之间的为混合麦。这一变化实现从感官检验向仪器化检验的重要转变,消除了人为因素影响,确保小麦收购质量检验的客观公正。

    2008年新年伊始,国家粮食局要求各地开展新标准的推广和培训,要求承担托市收购任务的企业配备检验仪器,收购时在显著位置公布新标准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规定的质价标准,做到收购价格上榜、质量指标上墙、标准样品上台,让农民明白售粮。继1月下旬全国26个省粮食局和中储粮总公司的113名标准化骨干培训后,小麦主产省和中储粮各分公司都组织了分层培训,仅河南、山东、河北、江苏、安徽、湖北6省参加培训的人员就达1.4万人次。培训确保粮食购销企业的管理人员能够准确理解和把握新标准,检验人员能够正确掌握新标准的检验要求。安徽、江苏等省的粮食部门还对粮食经纪人进行了培训,通过他们进一步向农民宣传。

    采用小麦硬度仪进行硬、软、混合分类检测,是实施新标准的关键。为确保新标准实施,国家粮食局组织制定了小麦硬度测定方法、小麦硬度仪技术条件和检定规范、小麦硬度仪校正实物标准样品及标准样品制作规范,同时对小麦硬度仪的原理、结构性能、实验验证数据、产业化条件进行了论证,对仪器生产企业的生产能力、加工水平和经济运行情况等进行了审核。据统计,各小麦主产省配备的小麦硬度仪共计4549台,其中6个托市收购省配备了3900台,基本每个大的收购库点有1台硬度仪。

    据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提供的情况,今年小麦收购开始后,国家粮食局组织6个小麦托市收购省份采集小麦样品2018份,按新标准检验的结果是:中等以上占95.7%,较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。白硬麦和白软麦合计为70.8%,较上年提高约4个百分点;红硬麦比例为2.1%,基本没有红软麦;混合麦比例为27%。从抽样检查看,入库小麦整体质量与收购码单记录质价相符率为97.1%,说明各地执行新标准总体情况良好,未出现压级压价、克扣农民的现象。售粮农民和经纪人对小麦新标准和新的收购验质要求都比较清楚,对实施新标准的检验验质结果没有争议。截至8月25日托市收购基本结束时,6省托市收购小麦397.5亿千克,其中白麦90.4%,混合麦9.6%,基本上没有红麦。托市收购6省仅白麦比例的提高就使农民增加收入27.07亿元,主要原因是新标准消除了人为干扰,优质优价没有争议,农民和经纪人放心售粮。

    实施新标准对于农民增收、企业增效、保障粮食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。但小麦新标准的实施和收购检验仪器化的推广还存在许多困难。仪器价格每台平均8500元,基层收购企业难以承受,目前多数小麦主产省份仪器配备数量仍然偏少,仪器检验仍处于辅助地位;另一方面小麦品质比较好的省份和地区认为硬麦也应拉开差价,托市收购中硬度指数大于60的白硬麦都按每千克1.54元收购,没有进一步反映品质差价。

    相关链接

    小麦硬度:小麦籽粒抵抗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和破碎的能力。

    小麦硬度指数:在规定条件下粉碎小麦样品,留存在筛网上的样品占试样的质量百分数。硬度指数越大,表明小麦硬度越高,反之表明小麦硬度越低。

    硬质白小麦: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不低于90%,硬度指数不低于60的小麦。

    软质白小麦: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不低于90%,硬度指数不高于45的小麦。

    硬质红小麦: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不低于90%,硬度指数不低于60的小麦。

    软质红小麦: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不低于90%,硬度指数不高于45的小麦。

    混合小麦:不符合硬质白小麦、软质白小麦、硬质红小麦、软质红小麦规定的小麦。

    ———上述资料引自国家标准《小麦》(GB1351—2008)


上一条:要追究生产者也不放过销售商
下一条:读懂预包装食品标签

没有相关信息

 发表,查看评论(0) 打印本页 搜索相关信息

版权所有 © 中国QS认证网     联系电话:400-700-2373 粤ICP备08112543号

版权所有:中国QS认证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