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于新疆天山北坡地带的玛纳斯县西凉户村,眼下,几乎家家户户种植番茄。这里有炽热的阳光和洁净的空气,是世界上最适宜种植番茄的区域之一。然而,3年前,村里农民愤怒地把番茄倾倒在番茄加工企业门口,以示抗议。因为,当时企业拒绝收购他们生产的不合格番茄。
据介绍,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,新疆番茄酱产品逐渐打开国际市场,并形成“红色产业”。部分企业的成功引来众多仿效者,一时间,番茄加工企业猛增到50多家。随之带来的是,农民生产的番茄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。为此,一些企业不得不降低收购标准。
忽视质量的后果是灾难性的。在国际市场不断增高的“绿色壁垒”面前,新疆出产的番茄酱频频碰壁,出口量锐减,企业步履维艰。由于一些企业无法兑付农民的原料款,又直接影响农民种植番茄的热情,新疆番茄种植面积一度缩减到5.3万公顷以下。
痛定思痛,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到质量才是企业的生命。于是,有实力的番茄加工企业引进世界最先进的农药残留物检测设备:只需摘下一片叶子,就能检测出田里番茄的农药含量。同时,为了保证质量,过去竞争的对手也联起手来,共同抵制农药超标的番茄。如新疆番茄加工业两大巨头———新疆中基公司和中粮屯河公司,为保原料质量,他们互相通报生产不合格番茄的农户名单,并通过电视和广播予以公布,迫使农民强化番茄生产安全意识。就这样,一时想不通的农民,竟然把不合格番茄倾倒在了企业门前。
几年过去,种植番茄的农民终于明白企业的用意也是对他们好。在严酷的现实面前,企业严格的要求渐渐被这些农民所认可。“对企业的要求,我们不折不扣地照办。不然,吃亏的是我们自己。”西凉户村年近60岁的哈萨克族老汉阿合买提江这样说,“用我种植的番茄做成的番茄酱是要出口到欧洲去的,质量不过关,不仅丢我的脸,也丢中国的脸!”
阿合买提江还告诉记者,年初,番茄加工企业又同村里农户签了订单。同时,还统一提供了种子,并派来技术人员。技术指导具体到了从播种到采收的各个环节。这么说吧,交售时节,严格规定运输番茄的车辆不得运输别的农产品及其他货物,以防番茄被污染。
据悉,正是这种近乎苛刻的要求,促使新疆数万农民种出了世界上品质最好的番茄;同时,也让一些新疆番茄加工企业重新拿到了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。从2006年开始,新疆番茄种植面积恢复到近百万顷的规模,番茄加工量已近400万吨,占全国总量的90%,使我国成为全球番茄产业第三大生产国。